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5
0
自我挑戰組

30 天全面認識 Python系列 第 5

Day 5:資料類型與運算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為什麼先學資料型態

想像一下,你走進一間倉庫,裡面什麼都有:數字、文字、圖片、真假判斷。如果這些東西全都堆在一起,沒有標籤,你根本不知道該怎麼使用,電腦也一樣,它需要知道「這個資料是什麼型態」,才能決定要怎麼處理。數字可以做加減乘除,文字不能直接相加成數學運算;布林值則是用來做判斷的開關。如果不分清楚,就會像把食材和工具混在一起一樣,做不出任何料理。

Python 的基本資類型

Python 提供了許多內建的資料類型,其中最常見的有:

  • 整數(int):age = 18
  • 浮點數(float):pi = 3.14
  • 字串(str):name = "Alice"
  • 布林值(bool):is_adult = True

我們可以用 type() 函式來檢查變數的類型:

x = 10
print(type(x))   # <class 'int'>

數字運算

Python 可以直接進行數學計算,和計算機沒什麼差別:

a = 7
b = 3
print(a + b)   # 加法,10
print(a - b)   # 減法,4
print(a * b)   # 乘法,21
print(a / b)   # 除法,2.333...
print(a // b)  # 取整除,2
print(a % b)   # 取餘數,1
print(a ** b)  # 次方,343

這些運算組合起來,就能處理日常大部分的數值計算。

字串的魔法

字串在 Python 裡也是一種資料類型,可以用加號拼接:

first = "Hello"
second = "World"
print(first + " " + second)   # Hello World

甚至可以「重複」:

laugh = "ha"
print(laugh * 3)   # hahaha

這些小技巧在處理文字時非常方便。

布林值與比較

布林值(True、False)常用在判斷式裡:

x = 10
y = 5
print(x > y)   # True
print(x == y)  # False

搭配邏輯運算:

print(True and False)  # False
print(True or False)   # True
print(not True)        # False

這些邏輯是控制程式流程的基礎,後面學到 if 判斷式時會大量用到。

小挑戰:簡單的計算機

試著自己寫一個「加法計算機」:

a = int(input("請輸入第一個數字: "))
b = int(input("請輸入第二個數字: "))
print("結果是:", a + b)

這個程式會先讀取使用者輸入,再把兩個數字加起來,這便是程式和人互動的第一步
---by Ricky


上一篇
Day 4:基本語法與第一行程式碼
下一篇
Day 6:if 判斷與程式分支
系列文
30 天全面認識 Python7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